Monday, April 7, 2008

談‧鄉情

清明節, 回鄉掃墓去。

小時候, 幾乎每年也會跟家人一同回鄉探親。回鄉的路舟車勞頓, 總是辛苦的。試過乘了一晚的夜船, 也試過乘坐好幾個小時的火車, 也試過坐白牌車, 過程叫人不安。

記憶中的家鄉, 四處都是菜田和池塘, 爸爸有時會拾起路邊的小石塊, 側身擲向池塘, 小石塊在水面輕快地跳動了幾下才下沉; 過年的時候, 堂兄會拿煙火或是滴滴金嚇唬膽小的我, 我總是按著耳朵望著那些美麗的小花火。

中學至大學的時候, 最討厭回鄉。直至中五那年, 嫲嫲在鄉間過身了, 我以為我會很堅強地接受年邁的嫲嫲離我而去, 我不敢直接去見嫲嫲的最後一面, 只是偷望了一眼慘白的她最後一面, 卻想起嫲嫲最後一次跟我說過的話…那年暑假, 嫲嫲把兩張一百元的鈔票交給我, 叫我把兩張鈔票全換成十元紙幣, 每年代表她給家中各人一封生日利是, 我說︰「嫲嫲, 別傻呀!妳可以親自給我們利是呀…這樣不是更好嗎?」嫲嫲輕撫我的頭髮, 說︰「嫲嫲唔擺得耐…」我聽罷兩眼通紅, 說︰「嫲嫲別這樣說呀…」原來嫲嫲感覺到自己已經… (寫到這裡…眼淚又忍不住掉下來...)

尋根, 這說法對我來說是有點陌生的。我不喜歡鄉間的生活, 也不懂得說鄉下話(只有已過身的嫲嫲跟爺爺才會說鄉下話)。我的根, 在那裡?小時候我會看著爸爸, 想著為什麼那麼辛苦爸爸也要趕著回鄉呢?那些「親」人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是沒有什麼親情的, 不過他們都是爸爸的親人, 或許一份執著一份堅持是有需要的。反觀我們這一代, 人情淡薄都已經再沒有爸爸跟伯父那份親情, 剩下來的只是尊敬但陌生的感覺。

又, 那個地方變得愈來愈陌生, 四周都是污煙瘴氣的。從前的池塘, 不是變成一座座建築物, 便是成了像墨汁般黑的垃圾池一樣。從前的菜田, 不是又變成一座座建築物, 便是成了用來傾瀉廢物的垃圾堆填區那樣。不錯, 大家通通都富裕起來變成暴發戶那樣大的口氣, 花了不知多少錢裝修新屋, 屋內有乒乓球桌, 有幾家客房, 有落地水晶吊燈, 有KTV房間…有好幾部房車, 眼睛都長在頭殼上的。浪費便是價值, 在他們身上才會真正體會得到, 大爺去到那裡也都是呼呼喝喝的, 但錢可以買來服務, 可買不到尊重和人心。

我們追求的不是富貴的時候, 有多少人前呼後擁你(的錢), 而是在患難之中才見得最清楚的真心。別人窮也不代表比你低微, 一點點的尊重也是具教養及素質的表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