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 2008

The Last Lecture

經過一番努力, 讀完了《來生不做中國人》。最近開始閱讀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rof. Randy Pausch的“The Last Lecture”,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今年書展時, 又有一天(七月廿五日)聽到新聞報導他病逝的消息。

友給我借來這本書, 原是沒什麼感覺的我用了三天的午飯時間讀了一半, 心裡面有很多的感受。以前讀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和Tuesday with Morrie時, 跟讀這本書有點不同, 便是讀者能夠感覺Prof. Randy Pausch是多渴望生存的力量似乎超越了文字, 渴望教導自己的子女甚至陪伴他們成長的遺憾。當他知道自己體內有十個胰臟癌腫瘤時, 仍然要踏上自己的「舞台」為同學上最後的一課, 那堅持是很具張力的。

很喜歡那些對人生充滿熱誠和希望的人, 特別是對生命的期待與正能量竟然出自一位病危的人。也許, 生命有限期才是最珍貴之處。當知道自己的大限時會不期然來一個Review, 似是一個機會讓你真真正正一次過回想什麼對於自己才是最重要, 如何讓身邊的人記著曾經一起經歷過的一點一滴。

Randy Pausch嘗試積極面對死亡, 想著自己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最後他想到現在的成就都是源於兒時的夢想, 於是他寫“Let’s call it: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Dreams…何謂夢想?我們生在香港這一代不懂得夢想, 只懂得錢。賺錢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賺錢。除了活著, 我們還懂得什麼?沒有民主沒有自由沒有夢想, 也許大家也不太在意, 沒有伴侶沒有家人沒有朋友, 也許大家都不要緊。我們這一代只在乎「活在當下」, 而這個「當下」是指這一刻。不要責任也不要思考, 工作如是愛情又如是, 什麼都講求即食, 寫信?讀書?浪費時間, 追女仔?拍拖?倒不如一句「your place or my place」來得快捷。是的, 失去了過程, 做什麼也變得更沒有意義。

這樣活著是很可悲的, 一個沒有夢想的生命讓我想起便覺得很傷感。偏偏童年時卻沒有人教我「夢想」這concept, 只知道書要背熟試要考高分。1+1=2、黃加藍就變綠、什麼都有model answers, 連夢想也有model answers, 就是要賺錢賺錢賺錢, 錢賺來做什麼?就是用來賺更多的錢。對家庭沒有承擔, 對工作沒有熱誠, 對愛情更沒有投入…

擁有夢想的Randy是幸福的, 也有兩分簡單的傻氣(尤其看見他說自己要Winning Big時擁著那個半個人高的stuffed animal!!)。雖然只是活了短短的四十七個年頭, 但生命不在乎長短, 只求活得精采, 我想他會是無悔的。

Thanks Randy for giving us “The Last Lecture”.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我本「股票138」都未讀哂......仲要慢慢消化下,未開始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