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6, 2009

文字與苦難

最近讀到內地女作家林夕的一本書, 寫“本質上, 文學是苦難的產物。從別人的苦難中學習經驗去寫作,是天才。而從自己的苦難中學習經驗,最多只能算是人才罷了。”

什麼時候是寫作靈感的高峰?絕對是感情起伏的時間, 失戀, 失去親人, 失去我們以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失去, 這感覺讓人重新發現自己, 再由自己看看「外面」的世界。每當我們失去一些什麼的時間, 我們想留下原來的感覺, 為此我們收拾一些舊照片, 翻看那些收藏起來的心意卡和禮物, 重溫一些昔日的片段, 寫下一個過去的故事…便是希望從零碎之中找尋那失落的部分。這一切都像在腦袋內進行劇烈的運動, 於是讓人不斷地重複思考那些事情, 而寫作則是整理思想的轉化過程, 把腦海內情感的細碎變成文字的理性演繹。

喜歡看書的我, 時時想像怎麼作家都能夠有條理的把錯綜複雜的故事寫出來?角色有不同的性格, 也有各樣的情緒, 人物間的關係重疊不清, 還有故事伏線穿梭於不同時代, 人的腦潛能真的有待發掘。我寫的故事只能算是一個紀錄, 即使再深入也只是自身「苦難」的發洩, 別人的事情總未能夠如別人那樣寫得心應手, 想像對於我是虛無的, 但同時也讓人流連忘返, 這就是文字的吸引之處。

那, 天才是怎樣在沒有自身經歷的情況下寫出讓人蕩氣迴腸的文字?我想他們都不可能是個大意的人, 而是個心細如塵的人, 習慣於觀察別人小節。只要細心的留意, 我們都會知道別人的感受,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是存在一些無形的聯繫, 你牽動我的心思, 我牽引他的情感, 環環相扣, 能夠捉摸這樣微妙關係的文章, 就是一篇能抓住人心的好文章。

有時看到素未謀面讀者的回應, 那感覺也是難以形容, 便是由單向變成了相互關係, 也許我們都想被人了解, 想被人看到自己的內心, 偏偏又害怕狡詐的人心, 於是也只好在隱姓埋名的情況才能表現出真我, 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人, 最難過的莫過於失去了自己, 假若人前的我並不是我, 那我會是什麼?做不到寫別人故事的天才, 做個能從自身苦難中學習的人也不錯啊!

3 comments:

ee said...

"苦難自瀆"?
人前人後的你,都是你。人是多面體的呀。

非常同意,情緒起伏的時候,創作靈感亦越高漲。不論是何種創作、藝術,「痛苦」是一切靈感的泉源。(歡欣之下的創作,多數深度不足。我都唔多明?!)

可是,得留意,文字的創作是「虛偽」的,因為文字是一層紗,它可以美化了人,易於呈現出寫作人的光明面。那就是為什麼人常道:文人多大話!

不是說愛寫文的人都是騙子,但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特質"及"局限性"。

無論如何,好明顯,你最近是「用腦過度」,別逼得自己太緊。祝好。

The Sweet Piscean said...

對...文人多大話

「文字的創作是「虛偽」的,因為文字是一層紗,它可以美化了人,易於呈現出寫作人的光明面。」我想,你比別人更有資格說這個,人前人後...面前群眾/粉絲/賣紙..等等,不keep住個style,搵鬼睇。真正喜歡寫,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分享,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還未有火力做一個文人,頂多也就是寫寫blog記記心事而已。

小巫 said...

人前人後都是你,只是你願意用那個你展現在人前...又其實,無論用那個你展現,也會引來批評,所以,最後是,你能否面對你自己所認識的自己....
嘻嘻~~
有苦難的也未必能寫字啦!哈哈~~~